我们的目标始终聚焦于客户的关注点
在当今全球环境中,要使大型的全球工程团队在世界各地进行协作,对许多公司而言都是一项挑战。对 Leica Biosystems(LBS)和 Leica Microsystems(LMS)来说却并非如此。我们的光学工程师共同努力解决了以下问题:
“哪种物镜设计可以实现视场最大化,处理非常快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并在使用实时对焦的超快扫描速度下提供出色的图像质量?

将 171 年的德国工艺技术融入当今的数字世界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 Vista 的 Leica Biosystems 的数字病理光学工程师将其创新工作与德国Wetzlar的Leica Microsystems 的光学工程师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共同解决了这一问题。德国光学工程团队拥有近 175 年的设计历史,他们使用原始的硅树脂材料设计出公差极小的高性能物镜。 Leica Microsystems 的工程师设计并测试了多个不同的物镜,并通过 Vista 中的 Leica Biosystems 团队使用高速扫描实时对焦技术对其进行测试。
理解人眼如何聚焦光线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当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时,人眼能够不断聚焦视野(FOV)的不同部分。由于摄像头传感器是平坦的,并且摄像头光学器件无法对FOV的不同部分重新聚焦,所以通常只有整个视野的一部分会成像到传感器上,以此在整个传感器上获得清晰图像。由于传统显微镜使用的物镜与平面摄像头传感器的错配,因此在带有大FOV的数字病理扫描仪上使用传统显微镜物镜进行高速扫描并不是的理想方式。

精心设计的解决方案
在测试了许多不同的设计之后,工程团队最终明确了解决该问题的目标。具体而言,最终目标包括以下关键要素:
- 超宽平场矫正功能可实现大FOV(大于1mm),可对超大数字图像进行快速扫描。
- 轻巧而坚固的设计,可以应对非常快速的加速和减速。
- 在40倍放大倍数下物镜扫描的图像拥有卓越地/微米级像素分辨率
- 数字病理市场未曾出现过的新颖设计
客户无需等待即可获得优质图像质量
在过去几年里,为了研究扩大数字病理规模的阻碍,徕卡生物系统产品研发团队拜访了许多病理学家,他们遍布于世界各地的解剖病理学实验室。
我们观察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当前数字病理产品的扫描速度在40倍放大倍率下不够快,不足以满足病理实验室高通量扫描(每年超过120,000张)的需求。由此产生的问题是高片量实验室中数字病理学的应用已经被勉强局限于只针对一种或两种器官(如乳腺或前列腺样本)进行数字化扫描。RTF 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通过采用 RTF,可以在 40 倍倍率下实现极快的扫描速度,同时保持对组织样本的极佳对焦。因此,为解剖病理学实验室提供了将高速扫描与大批量切片制作相结合的机会。这样做的主要的优势是能够显著扩大数字病理学规模。徕卡生物系统的工程师正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评估这项技术,但展望前景,一片光明!
敬请期待!点击订阅即可了解最新病理产品图像质量测试方法。
Leica Biosystems Knowledge Pathway content is subject to the Leica Biosystems website terms of use, available at: Legal Notice. The content, including webinars, training presentations and related materials is intended to provide gener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particular subjects of interest to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should not be construed as, medical, regulatory or legal advice.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in any third-party content reflect the personal views and opinions of the speaker(s)/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or reflect the views or opinions of Leica Biosystems, its employees or agents. Any links contained in the content which provides access to third party resources or content is provided for convenience only.
For the use of any product, the applicable product documentation, including information guides, inserts and operation manuals should be consulted.
Copyright © 2022 Leica Biosystems division of Leica Microsystems, Inc. and its Leica Biosystems affiliates. All rights reserved. LEICA and the Leica Logo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Leica Microsystems IR GmbH.